“擦边球”低俗营销为何屡禁不止

3月30日,针对卫龙辣条包装被指打低俗擦边球一事,“卫龙美味”回应称深表歉意,公司非常重视广大网友和消费者的意见,决定停止有争议文案包装的生产,同时进行版面文案及设计的优化。

在产品包装被指低俗、监管部门介入调查的情况下,卫龙公开致歉、宣布整改并不出人意料。3月30日当天,“卫龙致歉”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榜首,短时间内总阅读量超过3亿人次,足见其关注度。

卫龙的包装印有“约吗”“强硬”等词汇,算不算低俗?很多网友认为,这是打色情擦边球,卫龙被指低俗营销并不冤。也有部分网友认为不宜“抠字眼”,况且广告语涉嫌低俗不一定等同于违法。事实上,卫龙在致歉中也没承认自己“低俗”“色情”,而是强调存在“争议”。

低俗营销为何屡禁不止?除了“流量焦虑”作祟、惩治力度不够等因素外,个中缘由或许就藏在“争议”二字里。在“注意力稀缺”的网络时代,扩大品牌知名度并非易事,砸下真金白银也不一定有多大效果。于是,一些商家就动起了打擦边球的心思,更有甚者,把“不怕有争议,就怕没人理”“广告营销要打好擦边球”等奉为圭臬。

打擦边球是技术活,也是“风险活”,稍不留神就会“人仰马翻”。最近,日化龙头宝洁因一篇“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”的推文登上热搜,知名卫生巾品牌洁婷因在广告中“晒女生穿安全裤床照”引发争议,被批为“赚女性的钱还侮辱女性”。随后,宝洁和洁婷都“诚恳道歉”,事件就此告一段落。

如果低俗营销事件常以道歉了之,恐怕这股不良风气很难刹住。客观而言,法律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、事无巨细。广告法规定,广告不得“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”“含有淫秽、色情、赌博、迷信、恐怖、暴力的内容”,但这些规定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笼统性,加之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新增了“首违不罚”的规定,所以一些打擦边球的商家逃过了监管部门的处罚。

把低俗当创意,把色情当卖点,把歪路当捷径,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,迟早要当众“翻车”,即使一时赚得流量,最终也会落得“成也流量,败也流量”的结局。前车之鉴历历在目,奉劝某些品牌长点记性,切勿心怀侥幸、自作聪明,否则只能自毁形象。

遏制打擦边球的低俗营销现象,相关部门应及时“亮剑”,该警告的警告,该重罚的重罚。除依法严惩外,商业营销的底线和边界有必要进一步明确,比如监管部门定期公布具体案例、司法机关加强以案释法、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职能,及时向商家亮出相对明确的底线、“红线”,使其不敢、不能、不想乱打擦边球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卫龙的产品主要消费群体是中小学生,这种打色情擦边球的低俗营销危害深远,对此全社会都要保持“零容忍”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度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